甚麼情況是可治的?/眩暈有哪些類型?
以下為數種較普遍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BBPV(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BBPV是眩暈最常見的成因。當內耳一部份的小晶體(即耳石)進入耳內不適當的位置(即半規管,每隻耳朵內各有三條半規管)時,就會引起BBPV。它的成因不明,但當頭部受撞擊或年紀漸大,這病症就較容易出現。這會導致可長達數秒至數分鐘的劇烈昡暈,尤其當病人向上或下看,或上床和下床。不斷但較輕微的頭暈或頭昏眼花也許會同時出現。治療方法包括使病人的頭部及身體進行一套特定的動作,為求將小晶體從不當的地方移走。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昡暈是最容易治療的一種,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在首次治療後病情得到改善,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在兩次治療後都能得到改善。
前庭功能低下:當患者其中一側內耳或兩側內耳同時受損時,就會引起前庭功能低下。以下幾個情況都可能引致前庭功能低下:一般而言,即使病人保持完全不動,內耳內的前庭部分仍會向腦部傳送信號。腦部習慣「聆聽」兩邊耳朵發出同樣強烈的信號。當其中一邊的信號比另一邊弱,腦部便不懂得如何處理信息,因而形成昡暈或頭暈。如治療師看到強烈前庭功能低下跡象,他/她或會建議病人要求醫生作測試,以確定這並非由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引起,同時開始展開前庭復康治療。
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迷路炎及前庭神經元炎是兩種不同的內耳感染。在嚴重的個案,患者或會感受到多於一天的長時間劇烈昡暈。普遍醫生會將出現這些狀況的患者送往醫院,以確定他們並非因嚴重疾病,如中風引致的。感染會造成損壞,會導致暫時或永久性前庭功能低下。期後,患者或會出現持續頭暈,或當移動頭部時出現短暫突發性暈昡。前庭復康治療並不能醫治感染或修復受損的器官,但仍能醫治感染造成的前庭功能低下。
聽神經瘤:聽神經瘤是一種在由耳朵延展至腦部神經的良性(非癌性)腫瘤。這疾病必須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或何時進行手術。腫瘤及手術的副作用會減弱內耳傳遞信號到腦部的能力,造成前庭功能低下產生的頭暈。前庭復康治療雖不能治療腫瘤,亦不能修補受損神經,但仍能醫治腫瘤引起的前庭功能低下。
美尼爾氏症候群:美尼爾氏症候群會引起長達數小時的劇烈昡暈。前庭復康治療並不能停止暈昡發作。有時發作過後,當患者移動頭部時,會感受到持久的頭暈或短暫突發性的暈眩。這或因為疾病破壞患者一則的前庭系統並引起前庭功能低下,又或者因為腦部對前庭刺激過敏。前庭復康治療都能幫助治療這兩種毛病。
中央前庭功能障礙:中風或多發性硬化症導致腦部受損會所引起的頭暈或暈昡稱為中央前庭功能障礙。與前庭功能低下相似,治療師會找出適當的運動以刺激腦部學習及調整受損後的「新常態」,並不理會現時被辨認為頭暈的信號。
腦震盪後綜合症:利用前庭復康治療以治療受腦震盪的人士,亦稱為輕度腦外傷,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展。腦震盪通常會引起長達數星期的不良感覺,如頭暈、噁心、視覺問題或精神集中困難。不幸的是,唯一的治療方法是聽從醫生的指示及休息。但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多於數星期,患者或應嘗試接受前庭復康治療。雖然現時醫學界對此認識不及前庭功能低下,研究顯示,利用前庭復康治療使腦部慢慢適應由病癥引起的刺激信號於治療腦震盪後出現的問題,仍有正面可取的成果。
慢性主觀頭暈:這是一個統稱,意思是「我們不清楚為何您經常頭暈」。有些人士在所有現代醫學測試中均表示正常,但仍感到頭暈。其中一個理論是指當腦部的前庭部分可能受過去輕微的BBPV或迷路炎影響而「重新設定」,當耳朵回復正常時,腦部開始認為接收的信息異常。另一理論是指,部分人士因某些原因,對他們的前庭系統過敏。有時候,當病人受頭暈困擾過久,焦慮和憂心頭暈問題會令問題加劇。不論是任何成因,前庭復康治療通常能舒緩未能找出頭暈成因人士的症狀。
頸因性(與頸部肌肉有關的)頭暈:雖然此類頭暈是否存在具爭議性,但許多醫生與治療師認為頸部肌肉問題是頭暈成因的一種。如果治療師認為患者頭暈的成因與頸部肌肉有關,便會同時向患者提供應前庭復康運動及骨科治療。
偏頭痛性暈眩:現時尚未能深入了解偏頭痛與昡暈的關係。即使沒有出現頭痛,偏頭痛都會引起昡暈。前庭復康治療或能舒緩部分症狀。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治療師能辦別出症狀,患者就能與醫生商討如何控制偏頭痛的病情。
暈動病:暈車、暈飛機或暈船的人士如感到噁心但沒有感到頭暈,現時沒有證據證明前庭復康治療能有助舒緩症狀。
低血壓/低血糖:因為低血糖或低血壓而感到頭暈的人士,前庭復康治療將不能幫助舒緩其症狀,並應向醫生查詢頭暈的事宜。
喪失聽力或耳鳴(耳中持續出現嘈音):前庭復康治療無助改善聽力。